学懂新疆历史 弄通千秋事业 做实为民产业
你的位置是:首页 > 政协要闻 > 政协要闻
学懂新疆历史 弄通千秋事业 做实为民产业
时间:2019-11-01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时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的主题为“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要学懂新疆历史,弄通保护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做实利用新疆世界文化遗产。

一、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与新疆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新疆这片与8个国家接壤的辽阔疆域,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但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从来都不是什么“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并健康发展。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位于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库车县的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与新疆历史的渊源。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早在商代,中原同西域就有玉石贸易。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327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吐鲁番盆地)。从460年到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唐代“绢马互市”持续繁盛,“参天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西域先民同中原密切联系的纽带。于阗乐、高昌乐、胡旋舞等西域乐舞深入宫廷,长安城流行西域风。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隋唐至宋代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元代,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宋代,天山南麓的佛教艺术依然兴盛,至今仍留有大量遗迹。

因此,学懂新疆历史,就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一定要明白国家由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必须要清楚民族变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探究历史真相;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必然要认同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务必要了解宗教演变。

二、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旅游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高瞻远瞩、谋篇布局,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指点江山、跨越时空,璀璨的文明之光点燃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更持久的力量,照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什么可以交换,什么必须坚守。不能进入市场或不该进入市场的文化产品按照非营利原则进行生产、分配、传播的活动是文化事业。大力发展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既是初心、也是使命,这是工作、更是担当。

因此,弄通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必须做到:第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推进架构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的制度建设。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第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发展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三,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力回击敌对势力歪曲新疆历史的谣言,有效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既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更是落实总目标、打好“组合拳”的有力举措。

三、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考古学用语,也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充分发挥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以物证史”的作用,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是发掘利用新疆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维吾尔族诗歌代表作《福乐智慧》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哈萨克族的艺术瑰宝阿依特斯,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凡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辨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对多元文化吸收融合、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就越明显,新疆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让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征服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新疆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认同、自信与骄傲才能化为对国家更深沉的热爱。合理适度利用,要以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让“金色名片”和“绿色产业”相得益彰。

因此,做实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就必须做到:第一,让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放大其不可替代的文化旅游品牌效应,设计生产像故宫的朝珠耳机、国家博物馆的棒棒糖礼盒、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有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让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在更多普通人眼中变得可亲可爱,从而促进脱贫攻坚、增加地方收入、扩大居民就业。第二,依托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2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家文化产业园区,借鉴和学习甘肃省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创作演出《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成功经验,积极创作独具韵味、化人铸魂的优秀文化产品。第三,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入发掘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延伸文博衍生产品链条,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研发和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创造条件,通过市场让文物活起来。第四,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加大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运用数字化技术,换来空间、延伸时间、回归国宝、留存经典。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化“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上独辟蹊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懂新疆历史,弄通保护新疆世界文化遗产是千秋事业,做实利用新疆世界文化遗产是为民产业,我们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张博 来源:《中国政协》201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