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总目标,助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你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栏目 >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十一次常委会议
聚焦总目标,助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时间:2020-05-08    文章来源:亚洲中心时报
【字体:

构建科学有效的贫困治理体系是巩固与提高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所在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分党组书记、主任 盛春寿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贫困治理体系,为此建议:

一、多措并举,扩大转移就业,摆脱“机会贫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如何让脱贫成果稳得住,贫困人口收入有保障,就必须建立一种常态化的稳增收机制,劳动力转移就业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扶贫成效的好办法。一是实现转移就业,摸清底数是前提。二是实现转移就业,抓好政策扶持是关键。三是实现转移就业,落实政府“兜底”是保障。四是实现转移就业,多方配合是责任。建议在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方面出台相应的衔接政策与规定,最大程度促进就业安置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快产业培育,稳定吸纳劳动力就业,摆脱“无业贫困”

2018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自治区积极吸纳转移农村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巨大。一是要将贫困地区产业资源要素整合与开发,培育本地化的产业主体。二是要通过引进外地有影响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补充本地扶贫产业发展力量。三是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规模化的特色产业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三、弘扬奋斗精神,激发内生动力,摆脱“意识贫困”

扶贫,首先是“扶志”,否则,扶贫的目的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次返贫。一是持续加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宣传力度。二是对低保等兜底政策进行审核,应保尽保,且长期坚持。

四、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摆脱“能力贫困”

贫困人口只有真正“嵌入”产业发展活动中,从单纯的“被动的受助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持续惠及贫困人口。一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二是要持续加大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技能培训力度。

 

强化技能培训 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自治区科协原党组书记 李春阳

一、工作现状

在南疆四地州的贫困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劳动技能低,劳动力匮乏,收入难以保障。因此,缺技术、缺技能,是影响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能培训的认知存在偏差。农牧民长期的贫困生活,造成急于摆脱贫困、一步到位的心态。二是技能培训受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流于一般化、概念化,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贫困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接受职业教育,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

(二)改进培训方式。明确培育主体,丰富培育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应不局限于实用的专业技术,还应从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农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其素养。

(三)提升培训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设计与有效衔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产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增加培训路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科研机构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推广新技术、新事物。发挥农业广播站或者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从而增加培训路径。

大力支持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及各类培训机构,积极鼓励全职、兼职培训教师参加对农村劳动力的网络远程教育培训。

 

大力促进手工业产业化进程 稳定吸纳南疆劳动力就业

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特别助理 包安明

一、南疆经济及劳动力就业的现状

南疆经济体量太小,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高,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急需改善。第三产业人数近年来有所上升,但发展水平滞后。从就业方式比较,目前相对更及时有效果的是疆内或援疆省份的转移就业。但是由于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的过程困难大,而且限度明显,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难以相互适应和相互支撑。

二、南疆手工业发展的现状

南疆手工业涉及的产品有花帽、英吉沙小刀、摇床、乐器、地毯、土陶器、艾德莱斯绸、棉织品等。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南疆手工业在工艺传承、产品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南疆手工业产品在市场品牌建设、特色开发、文化传承、技艺传承和创新、产业链的形成等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三、对策建议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南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主要依赖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可以建立手工业产品研发中心,对工艺和产品进行革新,突出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二要促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着力培育有地域特色的手工业基地和行业龙头企业,借鉴南方整村式经济合作社模式,培育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政府将之纳入城镇化发展的规划,打通产销路径。

三要完善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加强法治化管理,依法依规进行规模化发展。加强品牌建设与管理,开发和革新的产品应及时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

四要做好产品定位和区域规划。在南疆不同的区域设定不同的特色产品,做精做细。对产品本身设计市场定位,用不同层次的产品全方位打开市场。

 

加快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稳定吸纳劳动力就业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原党组书记 杜鲁坤·托乎提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国家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延长政策执行期限,支持政策范围扩大至农产品加工、消费电子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对南疆地区脱贫攻坚等工作支持力度。全区纺织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棉纺、化纤( 粘胶纤维)等优势产业快速增长,织造、服装服饰、家纺、针织等中下游产业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产业优势日趋显现,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优质棉纺加工基地之一。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吸纳就业能力弱。二是货物运输成本高,政策性补贴资金缺口较大。三是劳动力职业能力建设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不能有效结合。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一是鼓励棉花产业链延伸,提高棉花出疆运费包干补贴额度,细化棉花原料和棉纺织产品的出疆运费补贴标准。二是建议自治区出台政策,将现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范围适度扩大,引导新疆棉花产业链向服装、针织、家纺等下游终端行业延伸,提高全区服装、针织、家纺产业生产配套和就业容量。三是建议疆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从新疆服装生产企业采购产品,促进制式服装等产品生产类企业在南疆四地州设厂。

     (二)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按照“就业第一、南疆优先”原则,以稳定吸纳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建设完善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消费电子生产等相对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吸纳南疆贫困群体就业的主渠道。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瞄准急需人才、紧缺工种,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知识、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提高就业能力。

 

发挥驻疆部队优势作用 军地携手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新疆军区保障部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张立刚

近年来,新疆军区先后实施了“五项行动” :一是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每户投入1万元增收项目,每年帮扶2400多户贫困群众,确保全部脱贫。二是万里边防扶贫固边行动。组织师团营连定点挂钩120多个村,帮助牧民扶持经营“农家乐”“牧家乐”,开办小型农畜产品加工厂。三是干部结亲扶贫行动、送温暖、传技术。四是援疆被装采购生产行动。协调安排军用被装在疆内生产, 带动近3万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五是乡村基础设施援建行动,连续6年筹资6000 多万元, 援建安居富民房。

建议军地携手聚焦既定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全力做好4件事。

一、思想引领“提神醒脑”。在宣讲、教育、转观念方面突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主旋律,同升国旗、共唱红歌,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凝聚起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群众大团结好的强烈共识。深刻总结“全民抗疫”的生动实践,积极挖掘676名援鄂医疗队员千里逆行、同舟共济的感人事迹,集中宣传阿依努尔等典型代表。

二、帮抓党建“强筋健骨”。积极与共建乡村党组织结对子,开展党委帮支部、书记帮书记、常委帮支委、委员带党员“三帮一带”活动,探索“党支部+”的脱贫模式。

三、项目牵引“鼓劲撑腰”。扶植一个好项目,就能让一批群众摘掉贫困帽子。在政策上扶持,从严落实“三补一减”政策,对上岗的贫困群众,按天补助个人;对接纳贫困群众就业的,按人头每月补助企业;对纺织生产企业,按总产值一定比例每年反哺企业。持续抓好卫生援疆、送医送药、“光明行动”、“1+1”助学等工作。

四、军民融合“平台抓手”。部队助力脱贫攻坚,要借势军民融合这个“东风”,展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情怀,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伽师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建议

伽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阿不力克木·阿不来孜

一、基本情况

伽师县是全疆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深度贫困乡镇8个、贫困村21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6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546129426人。20142019年累计退出148个贫困村,减贫28502114104人,贫困发生率由31.2%降至3.8% ,还有71个贫困村未退出,404415322人未脱贫。经排查,全县监测户14676361人、边缘户502522157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农产品加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边缘户还需上级政策扶持。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自治区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多、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多为伽师县推介或引进农产品收购、销售和加工大企业大集团,围绕伽师瓜、伽师梅等特色农产品建立瓜、梅饮料等生产线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为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议自治区协调帮助伽师

引进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优龙头企业,进一步形成龙头带动农户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在企业用工、用地、产品研发和项目贴息贷款等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倾斜。

(三)建议对伽师县低产田改造、防渗渠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大倾斜,在财力物力上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伽师进一步有效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为今后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保障。

(四)建议自治区出台扶持边缘户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性政策,明确政策、资金方向和来源,促进边缘户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在今年脱贫摘帽后,将监测户、边缘户纳入整体帮扶计划,形成帮扶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韩 军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发挥“两兜底”作用,特别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就业创收技能。我区在发展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国务院职教20条等法规政策,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有全新认识,引导更多初高中优秀毕业生报考职业院校,吸引更多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更多贫困家庭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带动就业增收。

二是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以优质学校和南疆学校为重点,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实训条件建设。紧盯市场、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特别是面向贫困地区开设一些当地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立更加务实、更加灵活的教师引进和聘用办法,培养和引进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技能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三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职业院校围绕产业、企业、就业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引企入校”“入企办学”。积极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业和城市,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四是聚焦脱贫精准施教。突出就业导向,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注重长中短期培养与培训相衔接,坚持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采取送培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落实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促进转移就业、增收脱贫方面的效果。

 

发挥央企平台作用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矿区(社区)管理部主任 邱发森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央企要继续做表率、打头阵、发挥好平台引领作用。

一、存在的不足

在疆央企平台辐射作用发挥的不平衡、不充分;央企扶贫基金的平台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和央企总部的高层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争取更多的央企加大对新疆地区和在疆单位的投资,积极参与到“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中来。尤其向南疆发展、到南疆投资。

二是要充分发挥央企扶贫基金的扶贫平台作用。建议自治区统筹牵头,借助央企扶贫基金业已打造成熟的现代农业、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医疗健康、产销对接、产业金融、资本运作等七大扶贫平台,依托自治区的区属国企、大型民企、外资企业,精选一批产业带动大、扶贫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和IPO项目进行合作投资,放大基金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贫困地区。

三是建议自治区尽快出台鼓励央企属地注册、属地发展、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激励政策。支持中央企业在疆原有和新设的驻疆分支机构实行属地化注册,融入地方谋发展。资源型央企不断加大深加工力度,更多更广惠及当地,实现了“税留当地、惠及当地”。

四是建议自治区统筹推进农业和农副特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产区集聚,促进各类农产品优产、优质、优价,增强特色供给能力。

五是充分发挥央企完善的线上商城和线下网点组成的销售平台优势,鼓励央企单位、职工通过销售平台优先购买帮扶地区农特产品进食堂、进职工家庭。

 

拓宽就业渠道打造劳务品牌 以劳动力转移就业实际成效决胜脱贫攻坚

政协和田地区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和田地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陈 丽

和田地区把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在单纯依靠农业脱贫上做减法,在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增加农牧民稳定收入上做加法。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跨区域“5万”工程,拓宽转移就业渠道。积极协调向内地省市转移就业。成立岗位开发小组,到内地省市洽谈对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到内地省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增加收入。大力推动疆内跨区域转移就业。积极与南北疆各大企业对接洽谈就业岗位;通过劳务派遣等形式,实现疆内跨区域转移就业近万人;组织以家族、夫妻为群体转移到阿克苏、巴州和兵团第一师、二师、十四师从事农田管理。

(二)实施就地就近“10万”工程,帮助农牧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发展纺织服装、电子装配、制鞋、假发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更多的贫困群众到企业务工成为产业工人。

(三)实施季节性转移就业“短平快”工程,增加农牧民收入。与南北疆和兵团有关师团洽谈季节性转移就业岗位,签订农产品季节性转移就业合同。

(四)大力推行“四托”机制,解除富余劳动力后顾之忧。大力推行托老、托幼、托地、托畜“四托”机制,促进贫困人口外出就业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就业技能水平较低。

三、几点建议

一是和田地区积极推进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以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形式,为村(社区)配备劳动保障信息员,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就业服务。建议自治区支持和田地区“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二是推进基层劳动力市场建设。建议自治区为和田地区71市新建8个劳动力市场,并解决全额配套资金,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维护等一条龙服务。

三是协调内地就业岗位。建议协调19个援疆省市每年开发2万人就业岗位,吸纳和田籍务工人员到内地省市就业。

 

大力推动南疆乡村民宿旅游业发展 增加就业 助力脱贫攻坚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布娲鹣·阿布拉

当前,乡村民宿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南疆独特的乡村风光、地域特色文化和人文风情已成为吸引疆内外消费者到南疆乡村民宿旅游的亮点。

一、存在的问题

南疆的乡村民宿旅游多为个体化、零散化、不规范化。民宿经营者采用老套的经营方式,满足不了游客越来越高的需求。此外,对乡村民宿旅游也缺乏长远性、整体性的规划和引导;民宿所在乡村的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经营者市场化观念不强、素质有待提高。

二、意见建议

 (一)科学制定乡村民宿旅游规划。一是依据当地的特点规划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战略,规划建筑特色,凸显地方特色。二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三是要依托相关高校和社会资源,对乡村民宿经营者进行完整的培训。四是要建立乡村民宿旅游宣传渠道,提供一体化的互联网信息宣传服务,搭建好乡村民宿旅游线上营销平台。

(二)打造南疆乡村地方特色民宿品牌。一是按照国家的民宿旅游行业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民宿旅游的服务质量。二是引导民宿旅游经营者从满足游客的“新需求”出发,改造和激活乡村“现有资源”。三是指导民宿旅游经营者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特色和人文资源,丰富民宿旅游文化内涵。

(三)做好乡村民宿旅游产业链分工,要细化民宿旅游上下游生产性和服务性行业分工,让村民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民宿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完整产业链。

(四)乡村民宿旅游经营者要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乡村民宿旅游经营者要热情服务游客,善于与游客沟通,引导游客深度体验南疆独特的乡村生活,为游客讲解当地的历史故事、民族风俗民情、民族的生活习惯等。

 

加快贫困地区多元化产业培育 助力脱贫攻坚

九三学社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安民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新疆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建立了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结构多元化的有效机制,吸纳了大量贫困人口就业,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贫困地区的一产比重较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就业脱贫岗位有限,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精深加工水平能力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流通、服务领域的带头人相对较少,复合型带头人缺乏;产业选择的精准度有待提高;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支撑不足。

三、对策建议

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贫困人口精准培训,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宣传脱贫就业政策,根据产业优势、布局等,开展适应性技能培训,发挥宣传、教育等软性机制的作用,引导农牧民树立信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扶贫主体多元化,为贫困户烘干、加工和储藏农产品进行费用补贴或减免;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职高以上学校毕业生特别是贫困家庭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发展特色产业;健全产业精准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诚信档案和征信管理奖补体系。

完善产业扶贫政策精准保障,形成产业扶贫的整体合力;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有效整合各项脱贫资金,建立起与产业脱贫任务不断适应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扶贫产业科技要素支撑,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人才政策机制。对企业家、农业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等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业发展,推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新疆特色产业的产品自然灾害保险,探索价格保险试点,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加强新疆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力度,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亚欧博览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市场营销,加强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

 

发展直播带货 助力脱贫攻坚

自治区团委党组书记 赵 川

近期,自治区团委在建设“团团巴扎· 新疆味道” 网上扶贫专区、举办新疆青年直播带货创客训练营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商扶贫、直播带货的专题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一、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互联网的风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当前,领导干部关于电商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淘宝、天猫、京东的认识层面,更要对直播带货、社区电商、微商等电商新模式加强学习研究。

二、有关部门要重视直播带货产业的顶层设计

直播带货是互联网营销的最新风口,全国各地都处在起步阶段。新疆在传统电商模式方面没能走在全国前列,但如果抓住直播带货的新风口,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完全有可能将新疆农牧产品的口碑优势与直播带货网红的地域IP优势结合起来,促进直播带货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三、相关部门要加强本土直播带货网红培育

支持MCN等专业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培养新疆本土直播带货网红队伍,帮助他们更新销售理念、提高带货能力。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保障体系,建立以民间主播为主体、干部适当参与的直播队伍。

四、各地要加强适应电商模式的农业产业链建设

新疆网上销售的主力和优势是农牧产品,要做大做强新疆农牧产品电商产业,就必须用电商思维倒逼种植、养殖、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强电商企业、带货主播与地方政府、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交流互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协同促进新疆农特优品的网上销售、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盛春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