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香政协”的断想
你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栏目 > 党史学习教育 > 心得交流
关于“书香政协”的断想
时间:2021-04-01    文章来源:亚洲中心时报
【字体:

自治区政协启动“书香政协”读书活动,是建设“无围墙、无假期大学”的具体行动。第一期读书活动以“学党史、筑同心”为主题,更是彰显了读书活动的政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人为什么要读书?确立正确的读书观非常重要。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简要概括为“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怎样用书和如何传经”,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总书记的读书逻辑非常清晰,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掌握:一是喜爱读书,把读书作为爱好、习惯甚至生活方式,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体现了“我要读”的自觉;二是读好的书,辨析哪些书能帮助自己提升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精神境界,体现了“读什么”的理性选择;三是擅长读书,有一套读书的经验与方法。如读《史记》,就要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方面下功夫,体现了“怎么读”的方法论;四是善于用书,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认识问题的目的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五是传授经典,文化的要点在于传承。传道授业解惑也好,述而不作也好,都是传经,体现了“文化自信”。
  严格地说,在古老社会里,没有什么人要求我们读书。但古人却发生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故事,比如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韦编三绝的孔子,凿壁偷光的匡衡,闻鸡起舞的祖逖……孔子在整理《易经》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洁静精微,意思是思想是宁静的,方法是科学的。现代人同样在读书不已,勤耕不缀,蛟龙闹海,卫星巡天,与暗物质对话,向新领域拓展,他们为什么要读书,而且要这样认真的读书?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有点类似“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终极追问。人是万物之灵长,一方面要厚德载物,一方面要自强不息。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古人尚有这样的认识,何况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更应该通过读书,获得对自然的认识,增长对世界的见识,达成对问题的共识,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政协机关作为政治机关,领导干部多,党员多,委员代表性强,在读书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份所当为,义不容辞。

二、人应该读什么书?似乎无一定之规,但也有韵律可循。一是要读专业书,长实战本领。一般来说,在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后就从事什么工作,上手可能比较快。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看起来对口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读实际工作需要的书,在实战中加强学习,非常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对某一方面或单项的工作,就能很快达到“今年知道是什么,明年知道为什么,后年知道怎么办”的水平,有益于提振信心。二是要延伸阅读,长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志,刚开始大家都差不多,有些甚至还显得更“灵光”一些。但是,假以时日,差别出来了。为什么?原因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知识结构不同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不同了,特别是认知能力和思想境界也不同了。这些不同带来的是直观的结果的不同。所以,读书,要么是沿着专业的道路继续追求深度,要么是在专业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广度,有益于成为多面手。三是要诵读经典,长艺术智慧。人类一直在追求光明。人类最大的光明应该是思想。思想就像火把,引领我们寻找光明。轴心时代,在东西半球,同时诞生了很多高举火把的人。外国的柏拉图、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康德、伏尔泰、培根等,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人类的思想者。一方面,思想者的功能是针砭时弊。只是注解和传播,用不着思想者;另一方面,思想者又不是简单的一味针砭时弊,不是一味发牢骚、说怪话,他们的使命,在于以自己创新的思想和体系,影响、引领时代,让一代人甚至数代人受益。思想者存在的最大意义,或者说审美上的最大价值,是探求、论证和传播真理。作为后人,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学习中共党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益于增强“四个自信”。
  读书是个过程,人的精力有限、资质禀赋不同,应该道法自然,对应成长过程,把握成长规律,有所选择、坚持和放弃。中国传统文化有“推天道明人理”的说法(天是自然,而不是老天爷),指的是人一生大约有青少年、壮年和老年之别,对应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生一世,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做法,不可懈怠,亦不可强求。不过,活到老、学到老,总是没错。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其显著特点是不求说了算,而求说得对。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工作要求看,认真读书、读好书,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人读书要达到什么目的?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对读书同样适用。既是世界观的整理,也是方法论的辨析。关于读书和学习的意义,中国古人有很多经典之作,良善之行。孔子和《论语》,带给我们一幅“有教无类”的理想图画,赠给我们“学而时习之”的第一格言,留给我们《易经》哲学提升和儒家思想的洋洋大观;曾子和《大学》,明确大学的目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大学建设的三纲领八条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特别是《礼记》中的《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至今读来,仍觉荡气回肠、令人深思。
  《学记》产生于秦汉年间,在总结上古中国教育的基础上,对君子之学提出要求,就是要做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从人性立场看,必须通过读书,提高自觉性,增强敬畏心,提高执行力,增强艺术性。用每个人藏的起点、修的阶梯、息的调理、游的境界,完成对社会的定位和引领,实现人性和人的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从人生立场看,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在读书的基础上修行、要懂得张驰有度感受岁月静好、要学会逍遥于世与道天成从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从读书立场看,藏就是为自己而学,为身心而学,把经典变成自己的;修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修行,做到知行合一;息就是有机串联,让读书的诸般要素既各有其用又一气贯通,求得生生不息;游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苏东坡说,行藏在我,用舍由时,万物何妨等闲看。很显然,读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需;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知行合一;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持之以恒。作为政协人,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建设“书香政协”,读书是基础。读书为什么,怎么读好书,有法古的、有创新的、有师夷的,林林总总,不知凡几。但读书人应该知道,读书事关人的建设,在教导人学习做人的学问和做事的方法方面,在教导人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人自身身心的关系方面,首先需要的是立场,是世界观。没有世界观的方法论是没有生命力的,脱却读书精神的读书方法是肤浅的。以藏、修、息、游的方式读书,多一点平常心,少一点功利心,不失为一种智慧选择。     (叶美金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作者:叶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