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协商会上,这5位委员说了啥
你的位置是:首页 > 委员履职
月度协商会上,这5位委员说了啥
时间:2023-04-12    文章来源:亚洲中心时报
【字体:

自治区政协常委民革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 孙 霞

加快构建新疆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新疆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但还存在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短板和问题。建议:

一、培育壮大领军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优势龙头企业
一是出台《自治区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强化龙头企业政策扶持。二是坚持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做大做强一批领军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发挥援疆机制作用,吸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领军型企业入疆兴业。四是实施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行动,支持国有资本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二、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一是持续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二是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产值超十亿元镇、亿元村。

三、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行动
一是建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推进自治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贯彻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和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三是推动特色产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

四、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全面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

一是积极筹备做好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等重点交易会的举办和参展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在新疆组织举办全国性农产品交易会。落实好国家消费帮扶助农增收政策。三是开发“云商城”线上销售平台,推动新疆农产品销售转型升级。四是打造优势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五、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做强农村电商产业。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型乡村服务业。

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李保强

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我区粮食稳产增产

作为推动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农业企业关键是要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在农业技术体系创建和推广上,要突出关键项目成果的实用性,通过提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为农业产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新型水溶肥、智能施肥机、智能电动球阀、各类传感器为基础,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实现自动定量和精准施肥。结合物联网技术、水肥调控技术、农业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采集和分析水肥数据、生长数据和营养数据以建立多种作物生长模型,实现作物全生育期长势、水肥运筹的可视化、数字化,从而形成科学指导意见反馈给农户、农服和农技人员,有效破解农业生产中施肥不精准、水资源浪费、劳动力短缺和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局。
经示范对比,智能水肥一体化解决了传统灌溉施肥方式存在的前期水肥供应不均匀、后期追肥困难,水肥供应不足等问题,有效支撑高密度种植、高密度强群体、大穗强穗等,主要优势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提高单产和收益。二是精准施肥、有效节水。三是有效节省人力、为规模化农田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推广实施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做好示范引领。

通过对智能农业基地等项目资金投入,政府项目资金补贴及首台套政府采购,金融机构低息、贴息等绿色金融工具等措施加大推广力度。在已完成高标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改造提升的区域,将智能施肥机、智能电动球阀等硬件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目录中。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率先在自治区和兵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进行全疆推广,提高水肥生产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疆贡献。

二是建议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

对国企、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消除内外有别、亲疏不一的人为壁垒,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政策鼓励支持新疆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培训农民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和技术提升帮扶,聚焦关键薄弱环节,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自治区政协常委农工党新疆区委会主委 孟庆才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

当前,我区正处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产学研推用”结合不够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议:

(一)完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

一是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建立以科技、农业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联动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开展全链条系统设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实施效果。

二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科技型企业承担的农业科技开发产业化项目、试验和示范园区建设等,给予优惠和鼓励,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三是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激励机制和转化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化机构和交易平台等建设,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与沟通。加强对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奖励,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

(二)多措并举加大农机技术研发服务力度,促进新疆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明确对农机的研究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充分调动农民、五大经营主体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二是加快先进农机技术研发推广。针对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作物、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农机科研、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能力。

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组织,根据经营规模和组织规模,提高补贴的范围和补贴标准与比例,促进其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发挥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互联网+农业”的思路,提升农技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让社会化物流有效服务村镇。
    二是加大对“互联网+农业”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居民整体的互联网意识和观念。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运用适合自己的“互联网+”销售模式。
   三是改变农技推广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自治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新疆区委会副主委 常爱民

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社会资本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需要加大政策引导撬动力度,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按照农用土地、宅基地、建设用地,系统科学规划,细化操作方案。

通过全域规划,优化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布局,形成涵盖县、乡镇、行政村三级的一体化、综合性规划体系,鼓励各镇村推进组团式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二是加快健全社会资本下乡的用地、人才和融资保障机制。
探索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效利用农村资产资源的具体途径,落实各类保障乡村产业建设用地指标政策。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企业家型人才,发挥人才聚合效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城乡人才服务农村。进一步完善金融投入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体系,激发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创新活力。

三是健全社会资本政策支持体系。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向规模经营主体和粮食主产区倾斜;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农业担保、再担保、风险补偿金机制等,强化融资增信;完善用水用电政策,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加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改造、电子结算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

四是优化社会资本参与政策环境,健全利益联结风险防范机制。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对社会资本和村集体、农户的实质性约束;完善农业类PPP项目等融资方式机制设计和政策环境,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村各类资源入股并获得合理收益。

五是完善政策管理体制,强化稳定预期。出台科学合理、稳定预期的具体政策、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大力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增强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
  六是构建和完善农村产权市场,增强投资吸引力。积极推动各种农村产权的权证化和资产化,并将其纳入交易范围;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多种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动产评估、抵押登记和流转机制等相关服务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更好地吸引、培养、使用和保护企业家型人才。

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 马 凯

发展南疆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和建议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南疆特殊的自然条件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先天优势。特色产业不仅是南疆的一张张宣传名片,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当前,南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

一是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打造一批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特色乡村,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构建并推广适宜南疆乡村特色种养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系,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激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特色农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特色产业链。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集约化服务。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及种业企业、农资供应、科研团队、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贷款担保等主体一体化打造,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基于“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新兴产业+地方特色手工业”构建乡村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从资金和政策方面继续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全产业链开发,建设标准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冷链、加工、物流、电商等平台,培育市场品牌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壮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打造布局集中、规模适中、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乡村产业微型经济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四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培育农技服务企业或合作社,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发挥人才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采取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定岗定责等方式补充和优化人员力量。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建设,搭建发展平台,畅通发展渠道,消除后顾之忧。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配套经费保障,有序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的特色产业技能人才。